撰稿丨電池中國
編輯丨麥 子
美編丨CBEA獨耀
受原材料短缺、價格飆漲影響的動力電池產業,有望迎來轉機。
今年年初以來,在多部門持續喊話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開發的背景下,政府層面對鋰資源開采的審批正在加速;同時,電池企業為保障原料供應,也在積極與四川、青海、江西等鋰資源儲量豐富的地區進行合作,打造依托資源開采、加工、電池生產及回收的一系列產業集群。
01
政府喊話 鋰資源項目審批加快
4月19日,國家自然資源部一次性對國內兩處鋰資源礦產開發項目進行公示。從審查結果來看,兩者都獲得核準,同意對此進行資源開發。
公示的兩處礦產資源,一個是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鋰輝石礦,一個是位于青海省的鹽湖資源,分別為“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打槍溝鋰鈹稀有金屬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下稱“項目一”)和“青海西臺吉乃爾湖鋰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下稱“項目二”)。
公示內容顯示,項目一已勘探出工業鋰礦石量265.5萬噸,Li2O資源量33272噸,平均品位1.253%,其中控制的礦石量192.8萬噸,Li2O資源量24828噸,推斷的礦石量72.7萬噸,Li2O資源量8444噸。
項目二已勘探出保有氯化鋰液體礦234.93萬噸、氯化鉀資源量1757.89萬噸、氧化硼資源量133.93萬噸、氯化鎂資源量1.12億噸等。
根據規劃,西臺吉乃爾湖鋰礦擬建設規模為2.5萬噸/年碳酸鋰、30萬噸/年硫酸鉀、7.5萬噸/年氯化鉀和2萬噸/年硼酸,“公示”認為該產品方案、生產規模合理。
據了解,西臺吉乃爾湖是中國七大含鋰鹽湖之一,其它包括察爾汗鹽湖、東臺吉乃爾鹽湖、大柴旦鹽湖、一里坪鹽湖、扎布耶鹽湖、結則茶卡/龍木措鹽湖等。在七大鹽湖中,西臺吉乃爾湖的鋰儲量僅次于察爾汗鹽湖。
同一日,兩處鋰資源被公示,意味著國內鋰資源開發再提速。
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受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影響,動力、儲能電池進入高增長通道,同時疊加全球貨幣放水、疫情影響,上游鋰資源價格飆漲。其中,碳酸鋰價格從2020年9月前的5萬元/噸,最高漲至52萬元/噸,漲幅達10倍。鋰電池關鍵原材料價格飆漲,下游鋰電池廠商成本陡增,對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發展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鑒于目前國內鋰鹽原料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加快國內鋰資源開發刻不容緩。今年1月,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將統籌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溝通協調,加快推動國內鋰資源的開發;2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今年將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資源的開發力度;4月19日,工信部發布會上,再次提到今年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
02
電池企業涌入 國內資源開采提速
實際上,頭部電池企業也在積極搶奪國內的鋰礦。
4月20日,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有限公司以86500萬元的報價成功競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
據悉,該礦位于宜春市宜豐縣,探礦權面積6.44平方公里,推斷瓷石礦資源量96025.1萬噸,伴生鋰金屬氧化物量265.678萬噸。
此次,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獲得宜春市鋰礦探礦權是寧德時代全產業鏈布局邁出的重要一步。
對于此次布局,寧德時代表示,公司將在符合國家戰略性礦產安全保障前提下,加快鋰礦資源勘查開發,增加鋰資源供給,助推鋰相關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更早之前的2月,寧德時代子公司四川時代新能源資源有限公司與甘孜州投資集團、宜賓三江匯達公司、四川省天府礦業公司在成都簽訂合資協議。
根據協議,各方將進行全方位合作,加快四川省鋰礦資源勘查開發,增加鋰資源供給,促進新能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隨后,在4月初,三方合作的合資公司四川康德新能源資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康德新能源”)成立,注冊資本2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選礦、礦物洗選加工、金屬礦石銷售等。無疑,康德新能源的成立,標志著寧德時代加快了對四川優質鋰礦資源的開采步伐。
作為國內第二大動力電池企業,比亞迪也同樣以投資、增資、入股等方式布局國內鋰資源的開采。
3月30日,四川路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比亞迪持股30%;3月22日,比亞迪斥資30億元入股盛新鋰能。雙方擬在原材料加工及購銷合作、礦產資源開發、產業鏈資源整合、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合作有效期為3年。
另外,與比亞迪有著密切關系的融捷股份,其運營的鋰礦資源也主要在四川,目前正處于緊鑼密鼓的推進開采中。同時,比亞迪還持有西藏礦業子公司18%股權,與鹽湖股份在青海鹽湖地區布局了碳酸鋰項目。
同樣在宜春已經布局鋰資源的還有國軒高科。去年12月底,國軒高科下屬公司宜豐國軒鋰業有限公司鋰鹽和鋰資源開發項目啟動建設,項目計劃建成年產5萬噸碳酸鋰項目及其配套采選礦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分為年產5萬噸鋰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和年產750萬噸鋰礦石采選項目,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竣工投產。據了解,目前國軒高科在宜春探明鋰云母礦量一共約有2.1億噸,從礦產資源、采礦到冶煉都將有保障。另外,宜春還有其它鋰云母礦資源正陸續在被規劃開采中。
除了上述電池企業,包括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欣旺達等電池企業也通過收購、入股、長協或合作等形式參與國內鋰礦、鹽湖鋰資源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一些鋰資源儲量比較豐富的地區,為了打造鋰電池產業鏈集群,對電池企業在當地進行鋰資源開發和電池項目建設給予了比較高的政策優惠支持?!?strong>因礦產資源比較特殊,部分地區的地方政府必須參股,同時他們希望資源換產業,對利潤方面并沒有太多訴求,”國內某電池企業透露。
以宜春為例,該地希望通過引進頭部電池企業,加快當地鋰資源開發,力爭到2025年形成年產50萬噸的鋰鹽產能。
未來,隨著宜春鋰云母資源、青海鹽湖鋰資源、四川鋰輝石資源的開采以及電池回收鋰能力的提升,國內鋰資源自給能力將有明顯提升。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